黄芪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。味甘,性微温,归脾,肺经。有补气固表,利尿托毒,排脓,剑疮生肌,发汗止汗,抗菌,调节,助推作用。
黄芪分软质棉芪和硬质铁芪俩类。1棉芪,生长期最短为移栽一年,籽播三年。三年开花结籽。性状皮黄有折皱,木质化低,粉型好,切面具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。广泛运用在中医和食用。食用常用于煲汤,泡水,熬粥,炖肉,泡酒,药膳等,有补气血,增强机体免疫力,延缓衰老,保肝,消除疲惫等功效。古代黄芪原为黄耆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。《本草纲目》解释其名曰“耆长也,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,故 名”。现代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命名棉芪是正品。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,补气升阳,易于助火,又能止汗,所以凡有感冒发热、胸腹满闷等症者,不宜服用黄芪;有发热、口干唇燥、热毒尚盛不宜单独服用黄芪;孕妇在孕期不宜用黄芪。
2硬质铁芪:籽播生长一年即可开花结籽,性状,木质化高,粉型差,切面平整光滑。临长和棉芪相近。